• 首页
  • pg电子app平台下载介绍
  • 产品展示
  • 新闻动态
  • 你的位置:pg电子app平台下载 > 新闻动态 > 孙权:善用贤能,铸就东吴霸业的智者

    孙权:善用贤能,铸就东吴霸业的智者

    发布日期:2025-04-13 09:01    点击次数:143

    在华夏历史的壮阔长卷中,三国时期宛如一幅色彩斑斓、波澜壮阔的画卷,众多英雄豪杰、帝王将相纷纷登场,演绎出无数惊心动魄的故事。而孙权,这位东吴的杰出领袖,以其卓越的领导才能、深邃的政治智慧和非凡的人格魅力,在这段历史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,成为东吴霸业的开创者与智者,为后世所铭记与敬仰。

    承父兄遗志,初掌江东乾坤

    孙权,字仲谋,出生于吴郡富春(今杭州富阳),乃孙坚之子,孙策之弟。命运的轨迹在他十八岁那年发生了重大转折,兄长孙策遇刺身亡,年轻的孙权不得不接过父兄手中的重担,肩负起治理江东的重任。彼时的江东,虽经孙坚、孙策多年的南征北战,已初具规模,但内部各方势力错综复杂,外部强敌环伺,局势可谓岌岌可危。然而,孙权以超乎常人的沉稳与果敢,迅速投身到对江东的治理之中。

    他深知,要稳固江东的统治,首先要团结和依靠父兄留下的旧臣。于是,他虚心向张昭、周瑜等老一辈能臣武将请教,听取他们的建议,赢得了他们的衷心支持。同时,孙权广纳贤才,不论出身、资历,只要有真才实学,皆给予重用。一时间,江东人才济济,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。在孙权的精心治理下,江东逐渐走上正轨,为日后东吴的崛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

    赤壁抗曹,铸就不朽传奇

    三国时期,战火纷飞,局势瞬息万变。公元 208 年,赤壁之战前夕,曹操率领百万大军,气势汹汹地南下,剑指江南,意图一举消灭东吴,实现统一天下的宏愿。面对曹操的强大压力,东吴上下陷入了极度的恐慌之中,生死存亡的阴影笼罩着这片土地。在这千钧一发的关键时刻,孙权展现出了非凡的领导风范。

    他紧急召集文臣武将,召开御前会议,鼓励众人各抒己见,集思广益。朝堂之上,众说纷纭,有人主张投降曹操,以求一时安稳;有人则力主抵抗,但对于如何抵抗,却又莫衷一是。孙权冷静地听取着每一个人的建议,内心在进行着激烈的权衡与思考。此时,鲁肃和周瑜两位年轻的将领站了出来,他们力陈抗曹的必要性和可行性,分析曹军的诸多弱点,坚定了孙权抗曹的决心。

    孙权深受触动,他果断举剑斩案,形成决议,将一切军事大权交给年仅 24 岁的周瑜执掌。这一决策,充分展现了孙权的果敢与信任。在他的坚定支持下,东吴军队同仇敌忾,在赤壁与曹军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大战。最终,孙刘联军巧用计谋,火攻曹营,曹操的 83 万大军灰飞烟灭,仅率 27 骑仓惶逃归。赤壁之战的辉煌胜利,不仅让东吴成功抵御了强敌,更是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初步格局,孙权也因此声名远扬。曹操在战后不禁慨叹:“生子当如孙仲谋。” 这无疑是对孙权卓越才能的高度赞誉。

    彝陵用陆逊,挽狂澜于既倒

    时光荏苒,公元 222 年,又一场巨大的危机降临东吴。刘备为报关羽之仇,亲统七十五万大军,发动彝陵之战。蜀军全军挂孝举哀,士气高昂,所到之处,势如破竹,东吴军队节节败退,危若累卵。在这生死攸关之际,孙权再次展现出了惊人的理智与决断力。

    他听从谋士阚泽之计,力排众议,大胆起用年仅 21 岁的白面书生陆逊,拜其为大都督,赋予其假节(代皇帝之权力行事)的特权,赐宝剑印绶,令其掌管八十一州兼荆楚诸路军马,并给予 “国之内孤主之,国之外,将军制之,一切先斩后奏” 的无上权力。陆逊果然不负重托,他冷静分析战场形势,巧妙运用战术,最终以一把大火,火烧连营七百里,让蜀军尸叠如山,降者无数。刘备狼狈逃回白帝城,元气大伤。

    经此一役,魏蜀两国都不敢再小觑东吴。孙权在这场战役中展现出的识人之明和用人之胆,令人叹为观止。他不拘一格重用人才,给予陆逊充分的信任和支持,使得陆逊得以充分施展才华,成功挽救东吴于危难之中。这一决策,再次彰显了孙权卓越的领导才能和非凡的政治智慧。

    智取荆州,谋略尽显锋芒

    荆州本属东吴,赤壁之战后,孙刘联盟,东吴将荆州借给刘备,鲁肃还为此担保。然而,刘备却软泡硬磨,屡次耍赖,拒不归还。周瑜为讨回荆州,费尽心思,甚至英年早逝,却依旧无济于事。面对这一棘手难题,孙权再次展现出了他的谋略与智慧。

    他任用吕蒙为大都督,吕蒙精心策划,巧用 “白衣渡江” 之计,兵不血刃,鸡犬不惊,顺利取回荆州。在收复荆州的过程中,吕蒙还特别注意保护关羽部属家眷的生命财产安全,做到秋毫无犯,使得荆州人心归向。孙权通过这一系列举措,不仅成功收回了荆州,更在荆州百姓心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,增强了东吴的影响力。这一事件,充分体现了孙权在处理外交和军事事务时的果断与智慧。

    仁义化干戈,凝聚东吴力量

    在东吴内部,曾存在着一些复杂的矛盾。东吴大将甘宁原为刘表手下黄祖所辖,当年孙坚与刘表大战时,甘宁射杀孙坚大将凌操。后来甘宁归降东吴,凌操之子凌统为吴将,心中一直对甘宁怀恨在心,屡次要杀甘宁为父报仇。孙权深知这样的内部矛盾若不妥善处理,将对东吴的团结和发展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。

    于是,他多次耐心劝解凌统,试图化解这段仇恨。但凌统心中的执念颇深,一时难以接受。在吴魏大战中,凌统与乐进交战,双方胜负难分。关键时刻,曹操令曹休放暗箭,射杀凌统坐骑,凌统被掀翻于地。乐进挺枪来刺,千钧一发之际,飞来一箭正中乐进面门,凌统得救。凌统满心感激,以为是孙权出手相救,拜谢孙权救命之恩。孙权却告知他:“放箭者是甘宁!” 凌统闻言,大为震惊,对甘宁的态度也由此发生了巨大转变。

    甘宁走上前,双手扶起凌统,说道:“主公令我仇将恩报。” 至此,甘宁与凌统结为刎颈之交。孙权通过巧妙的安排,成功化解了两人之间的矛盾,促进了东吴内部的团结。他的仁义之举,使得东吴上下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他的周围,为东吴的发展凝聚了强大的力量。

    重才育栋梁,传承东吴希望

    孙权不仅善于用人,还格外注重培养人才。东吴大将吕蒙出身贫寒,早年目不识丁。孙权深知吕蒙勇猛有余,智谋不足,便亲自指导他读《诗》《书》《礼记》《左传》《国语》《孙子》等经典著作。吕蒙遵教而学,刻苦钻研,不负重望,终于从一个粗汉成长为 “学识英博,非复吴下阿蒙” 的出色将军。

    在与曹操对垒的濡须之战中,孙权被曹操猛将张辽、徐晃、许褚围在垓心,危在旦夕。周泰三番杀入重围,救出孙权,自己却受伤几十处,箭透重铠。之后,周泰又再次杀入重围救出徐盛。孙权对周泰的英勇表现极为感动,事后设宴,亲手为周泰把盏抚其臂背,令周泰脱去衣服,亲自查看伤处。看到周泰身上累累伤痕,孙权感慨不已,继而以青罗伞赐予周泰,令其出入张盖,以示尊崇。

    孙权的这些举动,不仅激励了吕蒙、周泰等将领不断奋进,更为东吴营造了一种重视人才、培养人才的良好氛围。在他的影响下,东吴人才辈出,为东吴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。

    千秋评孙权,智慧永照后世

    孙权作为东吴的君主,在位期间,东吴疆土倍增,国力由弱到强,与 “挟天子以令诸侯” 的曹魏鼎足而立,成为一方强国。他虽身处战火纷飞的三国时代,却能保一方国泰民安,赢得了诸葛亮 “真乃聪明之主也!” 的赞誉。

    孙权的成功,得益于他的诸多优秀品质。他善于听取各方意见,能够在复杂的局势中保持冷静,做出正确的决策;他独具慧眼,不拘一格任用人才,给予他们充分的信任和支持;他心怀仁义,注重化解内部矛盾,促进团结;他重视人才培养,为东吴的长远发展储备了力量。

    在当今社会,无论是企业管理、团队协作,还是国家治理,孙权的这些智慧和品质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。他告诉我们,领导者要善于倾听,广纳贤言;要敢于用人,给予人才充分的发展空间;要注重团队的和谐与团结,化解内部矛盾;要重视人才培养,为事业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。孙权以其非凡的智慧和卓越的领导才能,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,他的故事将永远被后人传颂,成为我们不断汲取智慧与力量的源泉。



    相关资讯